7月15日至7月16日,苏州大学化学科学国际合作创新中心在701-1551学术报告厅举办能源化学系列讲座。7月15日上午,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、华南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应邀依次做了学术报告。

       首先,王双印教授做了题为《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》的学术报告。王双印教授指出,有机电催化转化,是利用电催化的手段,通过催化剂与有机分子(包括气体小分子)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,降低反应活化能,从而加快有机物转化反应的过程。因为与传统有机反应相比具有高效绿色的优点,近几年来有机电催化转化在能源,环境,医药,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发展。

       王双印教授介绍到,近期在有机电催化转化方向开展的“气体小分子耦合的有机电催化合成”、“亲核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”及“生物质平台衍生物的转化升级”等方面的研究工作,对于进一步扩展有机电催化反应底物,明确催化机理,实现有机物可控精准合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 

    


       随后兰亚乾教授做了题为《氧化-还原异基元分子结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》的学术报告。兰亚乾教授指出,在人工光合成领域,实现可见光驱动下以水作为牺牲剂的CO2光还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光催化反应之一。因此,设计和合成有效的光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。与纳米材料相比,金属有机框架(MOF)、共价有机框架(COF)以及各种金属团簇有着明确的分子结构,作为催化剂可以从原子层面阐明活性位点和催化机制,为实现精准催化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。

       兰亚乾教授介绍到,近五年来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氧化-还原分子结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。1、合成氧化-还原型共价键框架,多组分协同实现光合作用的人工模拟2、合成氧化-还原型配位金属有机框架,利用明确单结构探索光生荷新型传输模式确定分子级构效关系3设计多功能光-有机催化体系,光催化CO2转化-串联有机催化生成高附加值产品。为构筑高效稳定的晶态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策略。